争做“四有”教师之我见
图书馆党支部 林 楠
从我2015年9月1日进入江苏建院工作,到今天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。虽然时间不长,我又是在教辅部门——图书馆工作,但是这一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“老师”这个称呼给我带来的责任与满足。
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,那时候只是单纯地觉得在黑板上写字特别有权威感、特别神圣,在学生心里“一言九鼎”,很有分量、有威信,感觉成为一名老师是一件很让人自豪、受人尊敬的事情。不过后来随着学业加重,这种想法就渐渐淡了,直到我现在当起了老师,当年的感觉好像慢慢又找回来了,在不知不觉中我也在努力学着如何做一名好老师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系列讲话中指出,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是: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。有理想信念是成为好老师的根本。对我而言,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,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、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。古往今来历史上出现的众多优秀教师都是把“传道”作为第一责任和使命,他们认为既要做“授业”“解惑”的“经师”,更要做“传道”的“人师”。孔子曰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“点燃火焰”,在柏拉图看来是“心灵的转向”,亚里士多德认为是“人性的改良”⋯⋯这些至理名言,都告诉我们实施教育,没有理想信念是万万不行的。之于我,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之心。图书馆是一个大学的心脏,担负着为学生提供精神粮食,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、充实自己提供坚强后盾的重要作用,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。每个学校对图书馆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和发展。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以后,很多时候要靠课后自学,而课本上的知识量远远不能满足这一点,网络上的知识有时专业性不够或者不全,所以学生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就显得尤其必要了。我认为,对于全体图书馆员来说,要服务好学生和老师们,首先我们自己就要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,把“育人”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,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。即使平时不在教学一线,也不能忘记自己身份,要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、接触中,用好入馆教育、读书节活动、其他讲座等,向学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用学识、阅历、经验和实际行动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。
我现在也开始上课了,半学期的公选课不多,但足以震撼。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紧张,怕自己讲不好学生不喜欢,也怕自己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,但是当我忐忑地进入教室,看到同学们那一张张清澈而又渴望的小脸时,慢慢变得淡定了,一节课下来,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信任,看到了鼓励,也看到了认真。当真正站上讲台成为老师的那一刻,我才明白老师这个称号的意义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有道德情操”、“有扎实学识”、“有仁爱之心”在那一刻也仿佛一盏明灯,为我的迷茫、我的不确定指明了方向。为师之道,首在师德。孔子说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爱因斯坦说“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”。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,“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,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”。教师的职业性质告诉我,高尚的师德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,言传身教对学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,甚至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。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阶段,在这时期他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老师,尤其我们职业教育,对学生不只传授书本知识,更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本领,以后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。因此,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,就要以身作则,首先要自己不断充电学习;其次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影响他们、感染他们;再者,就是与学生的关系,要将孔子的“仁爱” 时刻牢记心底表现在实际行动中,对学生宽容、有耐心——上课的时候、在图书馆指引学生的时候、课余遇到学生有问题需要求助我们的时候⋯⋯只有做到这些,才能称为一个老师,只有做到工作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,才能称得上一个“好老师”。
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,落实讲话要求,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历史责任。我们要有这个担当,要肩负这个责任,应该经常想一想:我离一名好老师的标准还差多少?我凭什么去教育学生?怎样才能让学生信任我?只有具备这种思维方式,并付诸努力,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,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。
2016-10